在信息化日益發達的社會裡,在競争壓力日益加大的大學校園裡,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衆多專家學者關注和不斷探索的課題。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裡實施的是研究生導師制,而對本科生則實行輔導員工作制度,相應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也落到了輔導員、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主任等政工人員身上,教師則主要負責授課和科研。這樣一來,往往是一個政工人員要做少則50個學生、多則200以上的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令他們抽身乏術。這與我們一直倡導的全員育人的願望相違背,而導師制的實施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所謂本科生導師制,是指由高校教師擔任大學生的導師,對他們進行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輔導員則協助、配合導師做好學生工作,并對每一導師組開展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評估。一般來說,一個導師大約指導8—10個大學生,有效地貫徹了教書育人、服務育人、高校廣大教職員工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宗旨。在高校裡,對本科生實行導師制以來,從來自學生和導師的反饋意見中,我們發現,導師制的顯著優點在于大學生通過與導師的交流有效解決了諸多思想上的困惑,排除了很多心理障礙,使他們在學習、生活、思想和心理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積極發展。
導師制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1.集中指導,個别解惑。導師對共性問題召集學生集中處理,而個别問題則個别予以回答,内容涵蓋了思想、學習、生活、心理輔導等方面,幫助學生取得了明顯進步。2.開展主題讀書活動,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如開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與萬人交談”等主題活動。還開展了調查訪問活動、建立誠信表格、檔案管理、非正式交流等等。這些都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