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脫貧”便是要解決最困難的那本經。7月27日至31日,我院師生在漣源市打響“脫貧攻堅”第三戰。
第一小組這幾天在湄峰湖村的實際調研中,整理了116戶貧困戶的的“一戶一檔”所缺少的資料與信息,并列出了詳細清單。他們發現,有的村幹部認為戴上貧困村的帽子,肯定會給村裡帶來真金白銀和項目扶持,甯願守着這頂帽子不願摘去;有的群衆争着要當貧困戶,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所以說國家現在這個扶貧先扶志這個指導方針是正确的。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制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和脫貧計劃的實現,必須要在實施精準扶貧措施的基礎上,正确引導貧困村和貧困對象轉變思想,樹立幹中求助、積極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對建檔立卡對象要算好收入賬,達到脫貧标準的要予以标識,及時退出貧困之列,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二小組在完成了前兩個村的工作後,在7月26日來到了蘇家村。該村占地面積比較廣,村民住的比較分散,這給師生們的走訪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不便,尤其是這些天居高不下的氣溫更是使走訪變得艱辛。走訪中他們了解到:今年的天氣過于不好,導緻農作物收成不好,之前老下雨,有些田地淹了好幾天,後面很久沒下雨,田地過于幹旱,使的很多靠天吃飯的農民叫苦不已;村裡反映有關系戶的比較少,說明現在的村幹部行事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大家說應該納入貧困戶的基本都納入了貧困戶的名單;大家對最新的扶貧政策不是太了解,現在的扶貧是精準扶貧,有針對性的根據每個家庭不同的實際情況來實施不同的幫扶措施,幫扶到點子上,盡量讓他們靠自己的能力來脫貧。
第三小組在朱岩村采訪了39戶人家,整理了48戶貧困戶的一戶一檔資料,完成了一副脫貧攻堅作戰挂圖,并且和村秘書龍望平核對貧困戶的資料。該村整個隻有七個組,其中塘灣的貧困戶最少,隻有一戶。途中他們遇到過很多形形色色的村民,有勇者直言的,有樂意提供“被脫貧”名額的,有幫助漏評人員的。這些情況反映出不少問題,有些村民對扶貧憤憤不平,說到扶貧資金到了那些吃喝嫖賭的人手上,真正需扶貧的人卻沒得到真正的扶助。然而當我們讓他們舉一個不該評卻評了的人員時,卻又說隻講自己家的事。可以看出要麼這個村民不敢說真像,要麼就是不知道具體情況,隻想為自己争取一個名額。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隻有村民互幫互助,互相監督,扶貧才會更精準,村民才能更好、更精準地享受扶貧政策。
經過三個貧困村的走訪,半個月“脫貧攻堅”活動也到了尾聲。在這些日子裡,師生們都懂得了很多道理,如:做事要吃的苦,辦的蠻;衆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等。
在此,我院全體師生對“脫貧攻堅”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祝願祖國的“脫貧攻堅”工作越辦越好,在2020全國實現全面小康,祖國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