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2003网站太阳集团

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因熱愛而跨界——“南華餃子”蔣桢桢的創業之路

發布者:  時間:2025-04-29  浏覽:

2020年初,當疫情的陰霾籠罩着就業市場,2003网站太阳集团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蔣桢桢,憑借着對攝影攝像的熱愛,堅定按下了跨界創業的快進鍵。非科班出身的他,從跨界成立工作室從事校園短視頻拍攝到創立年産50多部優質作品的海風傳媒有限公司,他用五年多的時間證明:當熱愛化作生産力,每個年輕人都能成為掌握自己人生的導演。

蔣桢桢和他的作品

從逆境出發: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我可能不是最有天賦的,但一定是最舍得花笨功夫的。”大學時期的蔣桢桢是社團裡的“救火隊員”,社團招新沒人拍宣傳照?他扛起相機。活動視頻缺剪輯?他熬夜自學PR軟件。當别人對編輯宣傳推文、改活動策劃等雜活避之不及,這個制藥工程專業的小夥子卻樂在其中:為拍一段5秒的轉場鏡頭,他扛着三腳架在南華廣場蹲守兩個小時,直到夕陽的光線恰好染紅棒棒糖樹。

2019年秋,站在畢業選擇的十字路口,他毅然選擇了傳媒行業。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困住了求職的腳步,成為他們那一屆畢業生就業之路上最難忘的逆境。默默等待,從來不是他們的選擇。憑借對光影與剪輯的興趣和熱愛,他們将四個多月的時間變成了自己的閉關修煉期:白天給學校制作抗疫宣傳片練手,晚上啃着《攝影光學原理》入眠。當同齡人在焦慮中海投簡曆時,他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已悄然積攢下了30G的拍攝素材,熬夜打造的《等你下課(南華版)》《延時南華》等帶着毛邊的作品,成為了他創業路上最紮實的敲門磚,2020年6月,他與同樣來自農村并且有着相同興趣與志向的設計與藝術學院畢業生張楞嚴共同創辦了海風傳媒工作室,開始了艱苦又漫長的跨界創業之路。

蔣桢桢和他的創業小夥伴

創業初期,為節省開支,他們擠在沒有電梯的破舊出租屋裡,櫃子上堆滿了泡面和榨菜。正如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裡所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盡管生活拮據,他們依然快樂地保持創作的熱情,未曾熄滅。由于設備簡陋,他們用二手微單搭配搖晃的三腳架,騎着嘎吱作響的電動車穿梭在城市間——為拍攝衡山朝霞騎行兩小時趕路,為捕捉銀河星空,用涼席在郊外露宿,紅湘北路淩晨兩點的路燈見證過他們滿載設備歸來的身影。

他們用自己的執着和堅守證明:做自己熱愛的事,讓創作回歸本質,取景框裡的畫面永遠比設備上的“G大師”标志更閃耀。2020年12月,經過一個月的勘景與拍攝,他與張楞嚴共同創作的校園微紀錄片《南華24小時》一經發布,便收獲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和贊譽。

在修煉中成長:追夢者的四重奏

是什麼讓蔣桢桢從逆境出發,一路堅持到創業初有成效?“一路堅持,不斷修煉成長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創業必須始終保持勇氣、自信、樂觀、專注。”每次回望創業的曆程,他都會這麼提醒團隊成員。

蔣桢桢為醫院宣傳片拍攝素材

勇氣是破冰之槌。工作室成立後,雖然他們發現學校及周邊單位有大量視頻制作和活動直播需求,但他們僅有幾台二手相機,縱然有一腔熱血,也根本無法與同行競争。“沒有性能領先的設備,在技術疊代更新加速的年代,不僅無法赢得市場,甚至會讓你想法也跟着落後于時代!”怎麼辦?在還沒有形成穩定收入的情況下,他憑着莫大的勇氣,做出了團隊小夥伴們都有些擔憂的決定——貸款購買了當時性能領先的攝影攝像機及專業化電腦設備。雖然他明白,若是沒有足夠業務支撐,工作室随時可能破産。慶幸的是,有了高性能設備加持,他和團隊的夥伴們擰成一股繩,工作室的業務不斷擴大,口碑也越來越好。

自信如黑夜的火。面對“電視台的攝像機比你們的大三倍”“小工作室能有什麼技術?”面對這些質疑,他們将社交平台當作廣告欄,自信地展示設備參數和作品鍊接,“我們的微單能拍4K 120幀”“這台電腦剪輯8K視頻不卡頓”“保證直播不掉線”,這些标語後來被朋友們戲稱為“路邊攤發布會”。除了這些直白而自信的展示,他們還通過一遍又一遍現場反複演示,甚至是48小時不間斷測試推流直播,獲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憑着堅定的信心、穩定的技術、靠譜的價格接到了更多大型活動直播及宣傳片拍攝任務。

樂觀似破浪的帆。創業初期,他們抓住每個機會,不論是幾百元的婚禮攝影,還是倒貼路費的鄉村小學宣傳片,甚至是免費的晚會直播,他們都毫不猶豫地接下,開開心心把服務和質量做到最好。即使是虧了本,他們也會互相鼓勵安慰互相說着“明天會更好”。正是這些“虧本生意”,讓他們在三年内積累了大量的拍攝資源,為視頻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專注始終是定海神針。行業時刻迎來新風潮,尤其在直播帶貨成為熱點時,他們曾被MCN機構提出收購成為其專屬拍攝團隊,“你們拍一條微電影、紀錄片的功夫,夠我們帶二十場貨了”。面對這種略帶鄙夷的誘惑,他們始終保持着創業定力與專注,絕不為了短期的利益或者輕松而放棄自身的追求。在專注堅守中,2023年11月,工作室也升級成湖南海風傳媒有限公司,創作的作品也越來越受到客戶好評。

蔣桢桢和團隊成員在直播現場合影

蔣桢桢說:“雖然現在已經入駐條件比當初出租屋好得多的大學生創業園,但仍記得開始時工作室入門處挂着的創業信條:‘傳播優秀文化,用心創作内容’。每次穿過那道門,都能看見當初用泡面箱裁成的标語牌——那抹歪歪扭扭的筆迹,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有力量。

與光同行:燈塔照路,星火燎原

初入行業時,蔣桢桢也曾陷入“工具人”困境——精于技術執行卻難觸達内容核心。是學校将官方宣傳片、畢業典禮直播等核心項目交到他手中,以戰代練,助他跳出技術框架,轉而用鏡頭傳遞情感溫度,構建用戶共鳴。

“專業價值的綻放需要雙重養分:自身持續成長,以及引路人的智慧澆灌”。在創業及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瓶頸是常有的事,但蔣桢桢始終記得校黨委書記高山老師送給他的箴言——“好的作品應該先過自己這一關”,以及張灼華校長送給他的勉勵——“年輕人要大膽想象更多可能”,這些期許和鼓勵更加堅定了他“成為一個大導演”的人生理想。

“跨界的基因往往藏着創新的密碼。”蔣桢桢曾無數次深夜在電腦前刷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幕後紀錄片,從紀錄片講述的導演餃子的故事裡,他看到了用鏡頭改寫命運的劇本。雖然成立公司後,管理協調的責任更多了,但蔣桢桢始終堅持在作品生産一線。《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讓同為四川人的他更加堅定,創業不是拼資源,更多的時候拼的是堅定信念。沒有“死磕”般的執着信念,就沒有突破性的成長。

為了寫好一部科研微電影劇本,他将該團隊的38篇學術論文和10餘篇新聞報道逐字分析,劇本反複修改近20版。為了競争醫院的科普視頻業務,他連續幾個月自學醫學教材,免費為醫院寫劇本、拍攝樣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催生了更加優秀的作品,也為公司赢得了更好的口碑。凡事親力親為的他,雖然對公司員工嚴苛但并未影響工作氛圍,因為反複刷餃子導演紀錄片、總是用餃子導演的故事激勵公司的小夥伴,他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個新的稱謂“南華餃子”。

蔣桢桢在水田裡拍攝

“我的目标是将湖南海風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成衡陽地區規模較大的影視傳媒中心,構建完整的影視工業流程體系,吸納更多的影視傳媒人才留在衡陽。”展望未來,以餃子導演為榜樣的蔣桢桢充滿了信心。

“劉過寫下‘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時,我覺得他不是在哀悼消逝的少年時光,而是揭示了更高階的圓滿——當我們不再執着于‘複現’某種狀态,那些镌刻在皺紋裡的星光,自會釀成比桂花酒更醇厚的生命之詩。”蔣桢桢在分享對青春的獨特理解時表示,創業者們常常會經曆這樣的時空錯位:當同齡人享受生活、記錄美好時刻時,他們卻在為工作夙興夜寐。這種反差不僅體現了創業的壓力和挑戰,更折射出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感悟。

在他看來,青春的意義不在于對過往的懷念或對時光流逝的惋惜,而在于如何将經曆過的點滴轉化為生命的養分。他始終認為,在創業的這段歲月裡,每一次深夜加班、每一個工作瞬間都是在編織着自己獨特的人生故事。

他也始終堅信: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