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術交流

李愛濤、叢志奇、徐甲坤教授訪問2003网站太阳集团并作專題講座

發布者:胡立俊  時間:2021-05-14  浏覽:

514日上午830分,湖北大學李愛濤教授、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叢志奇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徐甲坤副研究員在我院9-411學術會議報告廳,分别作了題為“細胞色素P450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催化應用”、“Non-natural P450 Peroxyzymes: Design,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新型海洋生物酶的理性設計與開發利用”的學術講座,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林英武教授主持,化工學院部分領導和教師,以及全體研究生參加并聆聽了此次講座。

李愛濤,湖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生物催化與酶工程技術引智示範基地負責人,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為細胞色素P450人工酶的創制、改造及其在功能化學品生物合成中的應用。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6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4);Nature Communications3); ACS Catalysis等。主持的科研項目包括合成生物學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項目等。此外,擔任三本國際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Gree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和《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編委。

叢志奇,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碳酶催化研究組組長。2009年日本熊本大學理學博士,先後在日本分子科學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16年入職青島能源所擔任課題組長。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計劃、青島能源所十三五期間一三五重點培育方向項目等10餘項研究課題。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Chem Sci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屬酶化學機理、P450酶的實驗室進化與合成生物技術。相關成果被ChemistryViews、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和基金委網站等專題報道。

徐甲坤,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生物催化和轉化,涉及海洋活性蛋白的功能定向進化,金屬蛋白結構-性質-反應-功能關系,新型海洋生物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水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島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等10餘項課題。在ACS Catalysi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等國際催化領域重要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3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1213),入選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計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