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下午4點30分,我校“船山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到了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副院長、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核能環境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殳凹教授在化工學院9-416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配位化學引導的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基礎研究》專題報告,報告由化工學院院長王宏青教授主持,化工學院及其他院系教師、研究生近百人聆聽了本次講座。
王殳凹教授首先從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向在座師生介紹了放射性核素的發展過程以及核素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介紹核素在軍事以及核能發電方面的應用、核燃料的循環過程和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基礎研究目前存在的難題。接着王殳凹教授介紹了蘇州大學放射化學團隊近年來在放射性核素固體化學、放射性核素固相吸附材料和輻射探測與輻射防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詳細介紹了其團隊在放射性促排藥物研發方面的研究進展,使用巧妙設計的促排劑成功對小鼠器官和骨骼内的放射性核素進行了有效促排,取得了非常好的促排效果,通過對比發現,他們設計的促排劑各項指标都優于其他文獻報道的促排劑。報告會後,在場的師生踴躍提問與王殳凹教授進行精彩的互動問答,讓在座的師生對于放射性核素的發展曆程以及核素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王殳凹,教授,博導,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副院長、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核能環境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7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在美國聖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2013年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博士後研究。2016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7年獲得首屆中國分子篩新秀獎;2018年獲得第一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2018年被IUPAC(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選為“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鈾”元素的代言人。從事面向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學研究,獨立開展工作後近四年作為通訊作者在Nat.Commun., 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Chem.Sci., Environ.Sci.Technol., Chem等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總引用3300餘次。現擔任中國輻射防護學會超鈾核素輻射防護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锕系物理與化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核化工分會理事、中國化學會晶體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分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分會委員以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核化學與放射化學》等期刊的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