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中核集團核素配位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順利召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張生棟教授、華北電力大學王祥科教授、四川大學劉甯教授、中南大學劉又年教授、湖南大學徐偉箭教授,學校黨委書記鄒樹梁教授、校長文格波教授以及科技處處長于濤、副處長王清良、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宏青院長、聶長明書記、副院長劉慧君教授和林英武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副校長龔學餘主持。
會上,校黨委書記鄒樹梁教授緻歡迎詞,并對中核集團長期以來對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支持表達了衷心的感謝。校長文格波教授對第一屆學術會議的召開表達了祝賀,并為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了聘書。
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王宏青教授介紹了實驗室基本情況及實驗室未來的主要研究方向。柴之芳院士在會上提出,隻有把握“特色”二字,核素配位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的将來才會更美好,才能在競争激烈的高校中獨辟蹊徑、立于不敗之地。此外。“芙蓉學者”王祥科教授、劉甯教授、劉又年教授、徐偉箭教授等也對實驗室将來的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經過熱烈的讨論,審議通過了《實驗室章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工作章程》。
會後,柴之芳院士和劉甯教授分别作了《基于大科學裝置的锕系元素化學研究》、《關鍵核素的環境放射化學行為:微生物和腐殖質的作用與影響》學術報告,并與青年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進行了學術讨論,會議分别由龔學餘副校長和王宏青院長主持。
核素配位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以化學一級學科、應用化學二級學科科學碩士點和化學工程與制藥工程專業碩士點為主體,依托湖南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以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平台,形成了核素配位分離化學、核素配位分析化學、核素配位生物效應化學、核素配位材料4個研究方向。近幾年,實驗室在核素配位化學研究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餘項,發表SCI等相關論文300餘篇,并且在Nature、PNAS、JACS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科研論文;此外,還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獲得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實驗室希望通過人才、資源、設施以及學科的整合,增強綜合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和競争能力,總體達到國内先進水平,成為核素配位化學科學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的基地。